为了一个回城名额,我和沈嘉言在破旧的筒子楼里挣扎了三年。第一次机会擦肩而过,我典当了母亲留给我唯一的遗物,换了三百块钱给他铺路。第二次名额被人抢占,我把压箱底的两根金条也交到了他手上,让他去省里想办法。第三次审核再次碰壁,我望着他挫败的眼睛,手里死死攥着那个在香港飞黄腾达的生父留下的地址,挣扎着要不要向他求助。却在当晚,意外在他床板下翻出几封没烧尽的信:“沈哥,这次审核失败的戏码,够不够逼真?”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