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略部的专项研究组设在办公楼最高的21层,这里有着整栋楼最好的视野,连空气都仿佛与楼下忙碌的职能部门不同——更安静,却也更加凝重。
赵陆英被安排在靠窗的位置。第一天报到时,组长周明只是简单交代了任务:“我们需要在一个月内完成对下沉市场渠道模式的全面分析,并给出可落地的建议。许总很重视这个课题。”
组里算上她只有五个人,其他都是战略部的精英。最初几天,她能感觉到若有若无的疏离。午休时,他们讨论着她听不懂的行业黑话;开会时,他们语速飞快地交流着观点,而她只能埋头猛记。
直到第三次小组讨论。
“我认为应该优先考虑与头部平台合作,效率最高。”一个叫张锐的男同事坚持道。
赵陆英犹豫了一下,还是举起了手:“我做过实地调研,头部平台在下沉市场的渗透率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高。很多小店主更依赖本地化的供应链。”
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在她身上。张锐挑眉:“数据呢?”
她打开电脑,调出之前在市场部时偷偷收集的调研资料:“这是我去年在三个县城做的访谈记录,还有这些照片——”屏幕上出现她拍摄的小超市、杂货店的照片,“他们进货还是主要依靠本地的批发商,因为可以赊账,还能随时退货。”
会议室安静下来。
“继续说。”周明向前倾身。
受到鼓励,赵陆英的声音坚定了些:“我觉得我们可能需要一个更轻量级的合作模式,比如发展本地的‘社区团长’,而不是直接对接平台。”
会议结束后,周明特意留下她:“你那些实地资料很有价值,整理一份详细的报告给我。”
“好的。”她点头,心里泛起一丝久违的成就感。
而真正的转机,发生在一周后的中期汇报。
许知行亲自来听汇报。他坐在会议桌的另一端,白衬衫袖口挽起,露出腕间一块简约的机械表。整个过程中,他很少发言,只是偶尔在笔记本上记录。
轮到赵陆英讲解她负责的部分时,她深吸一口气,将连夜整理的资料投在屏幕上。
“基于对五十家县域零售店的访谈,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......”她开始讲述那些曾经被王总监认为“不值一提”的发现,那些在小县城里观察到的独特商业生态。
讲到一半,许知行忽然抬手打断:“等一下。”
会议室瞬间安静。赵陆英的心提到了嗓子眼。
他转向周明:“她刚才提到的‘熟人经济信用背书’,这个点很有意思。我们之前的研究都太依赖宏观数据了,缺少这种微观层面的洞察。”他的目光重新回到赵陆英身上,“你建议的‘轻量化合作’,具体怎么落地?”
赵陆英稳住心神,点开下一张PPT:“我设想的是......”
汇报结束后,众人陆续离开。赵陆英正在整理材料,许知行走到她身边。
“那些照片拍得很好。”他的声音不高,只有她能听见,“特别是那张杂货店货架的照片,很能说明问题。”
赵陆英惊讶地抬头:“您记得?”
那是她刚才展示的众多照片中的一张。
许知行微微一笑:“观察细节是我的工作。”他顿了顿,“你之前在市场部做的那些调研报告,我都看过。很有价值。”
这句话让赵陆英愣在原地。原来她那些石沉大海的报告,真的有人看见过。
“谢谢许总。”她轻声道。
他点点头,转身离开前似乎想起什么:“对了,以后小组会,不用坐在角落里。你的视角很独特,应该让大家都听到。”
门轻轻合上。赵陆英站在原地,窗外午后的阳光正好洒在桌面上,将那份她熬夜准备的报告镀上一层金色。
她拿起手机,看到丈夫发来的消息:团团今天会叫“妈妈”了,视频发你微信了。
点开视频,女儿奶声奶气的声音让她眼眶发热。这一刻,职场上的认可和女儿的成长像两股暖流,在她心中交汇。
然而当她准备离开时,却在电梯口遇到了张锐。他看着她,语气意味深长:“赵小姐很受许总赏识啊。”
那句话里的暗示让她心头一紧。但这一次,她没有低头,而是迎上他的目光:“我只是做了该做的工作。”
电梯门打开,她率先走了进去。
站在下行的电梯里,赵陆英看着镜中的自己。她知道,从今天起,一切都不一样了。而这张突然展开的新画卷,才刚刚露出第一抹色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