媒体已经提前为他们冠上了“黄金搭档”“乐坛新神话”的称号。
庆功宴仿佛已经提前召开。
而我,也为他们准备了一份大礼。
这一个月,我以“Maestro”的身份,给了林溪一首完整的歌。
歌名叫《回声囚笼》。
这是一首结构极其复杂旋律诡谲华丽的歌,是我当年炫技的巅峰之作。
更重要的是,它是一个“音乐机关”。
我让林溪联系了她能找到的所有音乐自媒体,告诉他们,在金曲奖颁奖典礼前一周,她会发布一首足以“颠覆乐坛”的新歌。
噱头很足,质疑也很多。
但凭借之前那次“魔改”积攒的人气,林溪成功吊起了所有人的胃口。
一周后,《回声囚笼》准时上线。
没有大规模的宣传,没有公司的推广,仅凭口碑发酵,这首歌在短短三天内,引爆了整个网络。
“我的天!这是什么神仙编曲!”
“太强了!主歌的阴郁,副歌的爆发,层层递进,最后一段的吟唱简直是神来之笔!”
“这个叫林溪的新人要逆天啊!写歌的‘Maestro’到底是谁?快出来受我一拜!”
苏晚晴终于坐不住了。
这首歌的风头,完全盖过了金曲奖本身,也盖过了她的得意门生陆哲。
她动用关系想查“Maestro”的IP,却发现对方用的是层层加密的海外服务器,根本无迹可寻。
她又试图联系林溪,开出天价想要买断这首歌的版权,甚至许诺将她签入公司,给她陆哲级别的资源。
林溪没有丝毫犹豫,拒绝了。
她只回了苏晚晴一句话:“Maestro是我的信仰,信仰无价。”
苏晚晴气得摔了手机。
她只能眼睁睁看着《回声囚笼》的热度一路狂飙,却无计可施。
终于,金曲奖颁奖典礼的夜晚到来了。
陆哲作为开场嘉宾,意气风发地登台,演唱了他被提名“年度歌曲”的《风的告白》。
华丽的舞台,顶级的乐队,完美的演唱。
台下的粉丝尖叫连连。
苏晚晴坐在第一排,脸上带着得体的胜利者的微笑。
然而,就在陆哲唱完最后一个音符,掌声响起的瞬间。
国内最权威的乐评人,有“乐坛活化石”之称的丁老,更新了他的社交媒体。
一篇长文,标题是——《一个天才的布局,一场迟到的审判》。
丁老在文章里,用专业的谱例和音频分析,向所有人揭示了一个惊天秘密。
林溪的《回声囚笼》,和陆哲的《风的告白》,在音乐结构上,竟然是完美互补的!
《风的告白》是一把锁。
而《回声囚笼》,就是打开这把锁的,独一无二的钥匙!
当两首歌的音轨以特定的方式重叠在一起时,一首全新的更宏伟更瑰丽的乐章诞生了。
这才是作品的完整形态!
文章的最后,丁老抛出了一个致命的问题,像一把尖刀,直刺苏晚晴的心脏。
“众所周知,《风的告白》的词曲作者是苏晚晴女士。而《回声囚笼》的作者,是神秘的‘Maestro’。请问,两位素不相识的创作者,是如何做到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,创作出如同一块完整拼图的两半作品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