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敲下键盘。
“你的神。”
苏晚晴最近春风得意。
陆哲的新单曲《风的告白》,也就是我压箱底的作品之一,发布后横扫了各大音乐榜单。
媒体的赞誉铺天盖地而来。
“金牌经纪人苏晚晴再次展现惊人创作才华,亲手打造新一代情歌王子!”
“苏晚晴:我的灵感,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与沉淀。”
我坐在网吧里,看着屏幕上苏晚晴那张精致而虚伪的脸,差点笑出声。
沉淀?
她沉淀的,是我的血和泪。
与此同时,一场微小的风暴正在网络的角落里悄然酝酿。
林溪按照我的要求,将我修改过的那段主歌重新用吉他弹唱,录制了一个粗糙的视频,发布在了她的主页上。
标题很简单:《一首歌的两种可能》。
视频前半段是她的原版,后半段是我修改后的版本。
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。
这个视频很快被一些耳朵挑剔的乐迷发现了。
“卧槽!这是同一个人写的?后面那段也太牛了吧!”
“改歌的是个大神啊!短短几句,化腐朽为神奇!”
“这个叫林溪的女孩声音好特别,但之前她的歌我一首都听不下去,原来是缺个好作者!”
一个粉丝过万的音乐博主转发了视频,并配上文字:“这首歌的改编,让我想起了一个人——修言。在他的巅峰时期,就擅长用这种刁钻的和弦走向和复古的旋律线条。可惜……”
“修言”这个名字的出现,像一颗石子投入湖中,激起了一圈圈涟漪。
“别提了,音乐界的意难平,天妒英才。”
“我至今还在循环他三年前的专辑,每一首都不过时。”
“说起来,苏晚晴不就是修言的前女友吗?修言出事后,她就突然开始‘会写歌’了,你不觉得奇怪吗?”
“楼上的别阴谋论,晚晴姐陪着修言走过最难的日子,不离不弃,她的人品我信得过!”
苏晚晴的公关团队显然也注意到了这股小小的舆论。
很快,那个音乐博主的帖子下,就涌入了一大批“路人”。
“抱走我家晚晴姐,拒绝捆绑废人。”
“某些过气歌手的粉丝能不能别来碰瓷?”
“修言是谁?真不熟。”
他们轻而易举地将那一点点质疑的声音压了下去,就像碾死一只蚂蚁。
苏晚晴的办公室里,她的助理正汇报着这件事。
“苏总,要不要查一下那个给林溪改歌的人?”
苏晚晴呷了一口咖啡,眼皮都懒得抬。
“一个哗众取宠的网红而已,能掀起什么风浪?”
“让公关部盯着点,别让他们蹭上热度就行。”
她放下咖啡杯,看着窗外巨大的陆哲海报,嘴角勾起一抹胜券在握的笑。
她不知道,那不是微澜。
那是海啸来临前的第一次呼吸。
一年一度的“金曲奖”提名名单公布了。
陆哲凭借《风的告告白》和另一首我写的歌,入围了包括“年度歌曲”“最佳新人”在内的五项大奖。
苏晚晴则毫无悬念地获得了“最佳制作人”的提名。